??a?

欢迎访问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a?

当前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三江译源讲坛”第八期:文学翻译:AI做得了吗?

11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王东风教授在线上为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师生带来题为文学翻译:AI做得了吗?线上讲座翻译教研室教师籍天璐主持讲座

首先,王东风教授从文学翻译的核心特质出发,明确文学性是文学翻译的关键——即作品通过独特语言形式激发审美体验的特质,可通过出乎寻常、出乎意料、出乎其类三个U判断;同时强调文学性是形式取向的,小说、散文翻译需形义兼顾,诗歌翻译更需音形义兼顾

其次,教授解析了文学文本的“反常”特征,此特征是AI难以复刻的核心所在:以《简·爱》等案例,展示了文学语言在语音(韵律)、语法、语义、语用、文体层面的反常点,指出这些变异是文学性的载体;同时结合语用学明说vs隐含的理论,说明AI仅能翻译表面明说内容,无法识别文学语言的深层隐含。王东风教授提出人智交互式翻译的定位:AI作用是处理背景、提供基础语义、辅助知识咨询;人工则需聚焦前景的文学性,以以反常对反常的方式还原文本特质。

最后,王东风教授认为AI暂无法替代人工完成文学翻译但可辅助处理文学性较弱的内容;其核心局限在于文学语言的隐喻、多义性,AI难以对多义词做出精准的文学性判断,这一结论为AI代的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专家简介】

王东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现任广东省翻译协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及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指委委员;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0多部;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基金项目2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宋淇翻译研究评判提名奖2次。

 

来源:MTI教育中心

撰稿:唐峥轶

照片:李冰冰

下一篇: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卓越英语师范生培养”系列讲坛(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