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欢迎访问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a?

当前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举办“卓越英语师范生培养”系列讲坛(第五期)

为深化师范人才培养,助力师范生为即将到来的教育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帮助学生了解新入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及提升教学质量能力,7月17日,外国语学院邀请西宁市大通县教育局副局长刘长海为2022级120余名同学开展题为《新入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与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科教学教研主任李霞老师主持。

首先,刘长海老师列举了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举措: 第一,抓习惯培养,聚焦学生学习、行为、思维习惯(如预习、错题集、批判性思维),分学段制定目标(小学、初中侧重养成教育);优化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与学情,设计少而精的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控制时长(10-15分钟),精准突破重难点。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AI等工具及趣味教学法、项目式学习,贴合学生爱好,把握教学尺度。同时强化课堂管理:建立纪律规范,保持适当师生距离;通过提问引导参与,及时处理问题,避免耗时或扩大影响。第三,精进备课与作业:明确目标、选对方法,集体备课需结合自身实际;作业多样化、分层设计,控制总量(符合“双减”),注重批改反馈;关注学困生与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家访了解学困生,精准帮扶;借助作业、测试反馈,分析问题并改进。

接下来,刘老师强调了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要点,他指出,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素养与良好形象,态度亲切,营造轻松氛围;言行自然、着装得体,符合教师身份。青年教师更应该注重核心能力的提升,如,准确简洁、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多样化活动、灵活调控节奏、关注学生状态的课堂组织能力;熟练使用希沃白板、投屏,不依赖单一工具的多媒体运用能力。

另外,刘老师强调了青年教师还需具备的其他重要能力,如,遵循“教学评一体化”,评价学生过程与结果及自身教学,结合反馈反思优化的教学评价能力;关注教育热点与政策,参与各级课题,总结经验的教研能力;与学生、家长(优先面谈,注意保护)、同事(择善而从)、领导有效沟通,处理好协作与竞争的沟通能力。

最后,刘老师嘱托大家在师范生学习阶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加大知识储备,以应对今后从教时会面临的挑战,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低龄化、农村化趋势。

刘长海老师高屋建瓴的讲座,为在校师范生提供了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指明了专业精进的方向。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明确了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坚定了今后从教并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决心。

 

专家简介: 刘长海,大通县教育局副局长,曾荣获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科教先进校长”、西宁市“优秀班主任”、“大通县师德标兵”“大通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称号。《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浅谈“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英语教师的作用》《信息技术下高中英语散布于都教学实践探究》《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等多篇论文在《青海教育》、《教育教学文摘》《中国教师》等杂志上发表;《认识高原现象,克服高原反应,稳步提升成绩》获国家级课题成果二等奖;曾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子课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参与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持县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探究》主持县级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均顺利结题。

 

撰稿人:王雨欣

照片提供:翟国威

 

 

上一篇:外国语学院举办“卓越英语师范生培养”系列讲坛(第六期)

下一篇:外国语学院举办“卓越英语师范生培养”系列讲坛(第四期)